液体硅胶包胶防尘网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工艺,因为它涉及到硅胶与多孔、柔软的网状材料的结合。这不仅要解决粘附问题,还要确保硅胶能充分渗透并固定网孔,同时不堵塞网眼影响功能。
以下是针对防尘网液体硅胶包胶成型的详细注意事项,同样分为几个关键部分:
防尘网的材质是首要考虑因素。
材质兼容性确认:
理想材质: 涤纶、尼龙、玻璃纤维、金属网等。这些材料与硅胶的相容性较好,且能耐一定高温。
不兼容/难处理材质: 聚乙烯、聚丙烯等表面能极低的塑料,需要特殊的等离子处理或专用底涂剂。某些涂有防粘涂层的网布。
关键点: 必须先确认防尘网的材质,并测试其与所选硅胶和底涂剂的兼容性。
表面处理(至关重要):
选择适用于柔性、多孔基材的硅胶底涂剂。
涂刷方式非常关键:应采用喷涂或非常轻薄的涂刷,确保底涂剂均匀覆盖网线表面,但又不能过厚,以免堵塞网眼。理想状态是只处理需要包胶的区域。
彻底清洁与除油: 使用异丙醇或丙酮仔细擦拭,去除网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沾染的油污、脱模剂和灰尘。
使用专用底涂剂:
网的固定与张力控制:
必须将防尘网平整地、无褶皱地固定在模具中。任何松弛都可能导致包胶后产品变形或硅胶层厚度不均。
可以使用夹具、定位针或定制治具来确保网布在浇筑过程中不会移动。
硅胶类型:
低粘度硅胶: 优先选择。低粘度硅胶流动性好,能更容易地渗透到防尘网的网孔结构中,形成牢固的“锚定”效果(机械互锁),这是除了化学粘接外最重要的结合力。
高粘度硅胶: 不易渗透,可能导致包胶层与网布结合力不足,容易剥离,并且更容易裹挟空气。
加成型硅胶: 依然是首选,因其低收缩率能更好地保持尺寸,避免因收缩而拉扯防尘网导致变形。
粘度选择: 这是包胶防尘网的核心参数。
混合与消泡(要求更高):
真空脱泡是必须的: 由于防尘网本身会困住大量空气,如果硅胶中含有气泡,成型后会在产品内部和表面形成大量缺陷。
建议操作: 将混合好的硅胶进行彻底真空脱泡,直到完全没有气泡为止。
模具设计:
模具需要有为防尘网设计的精准定位结构。
考虑设计流道和排气槽,引导硅胶流动并排出空气。
浇筑/注塑方式:
采用 “慢、倾、高” 的原则:从模具最高点,沿着模具壁非常缓慢地倾倒硅胶,让硅胶自然流淌并润湿整个防尘网。
可以轻微震动模具以帮助排出被困在网眼中的空气,但震动幅度不能太大,以免防尘网移位。
将固定好并涂有底涂剂的防尘网放入模具,合模后连接到真空系统。
在真空环境下,将脱泡后的硅胶利用负压吸入模具。
优点: 能最大限度地排除防尘网和型腔中的空气,确保硅胶完美渗透每一个网孔,成品无气泡。
最佳方式:真空灌注。 这是最推荐的方法。
手动浇筑(次选):
固化参数:
可采用阶梯式升温固化。先较低温(如30-40°C)让其初步凝胶,使硅胶稳定住防尘网,再升高到推荐温度(如60-80°C)进行完全固化。这有助于减少气泡产生和网布移位风险。
| 常见问题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案 |
|---|---|---|
| 硅胶与防尘网剥离 | 1. 网布未清洁或选错底涂剂 2. 硅胶粘度太高,未能渗透 3. 固化不完全 | 1. 加强清洁,更换专用底涂剂 2. 换用低粘度硅胶 3. 确保固化温度和时间,检查硅胶是否“中毒” |
| 产品内部或表面有气泡 | 1. 硅胶未脱泡或脱泡不彻底 2. 浇筑方式不当,卷入空气 3. 防尘网本身困住空气 | 1. 延长真空脱泡时间 2. 改用真空灌注法或改善浇筑方式 3. 在真空环境下进行浇筑 |
| 防尘网网眼被堵塞 | 1. 底涂剂涂刷过厚 2. 硅胶粘度太低且用量过多,渗透过度 | 1. 改为喷涂薄层底涂剂 2. 调整硅胶用量和浇筑压力 |
| 产品变形 | 1. 防尘网固定不牢,发生收缩 2. 硅胶固化收缩应力导致 | 1. 改进固定夹具,确保网布平整张紧 2. 选用收缩率更低的加成型硅胶 |
材料是基础: 确认防尘网材质,并使用专用底涂剂。
渗透是关键: 选用低粘度的加成型硅胶,确保其能流入网孔形成机械互锁。
除泡是核心: 真空脱泡硅胶 + 真空环境灌注是获得无瑕疵成品的最佳路径。
固定是保障: 确保防尘网在模具中平整且紧绷,防止变形。
对于包胶防尘网这种工艺,真空灌注法能解决绝大部分的气泡和渗透问题,如果产量较大或质量要求高,强烈建议采用此方法。
电话微信同号:13678986139 公司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杨屋第一工业区梓锋街10号
版权所有 © 东莞市锋彦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